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阿里巴巴“刮骨疗毒” 更应从病根入手

2015-01-22来源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编辑:随枫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前不久,将价值观从“独孤九剑”修炼到“六脉神剑”的阿里巴巴突然很受伤。2326家阿里巴巴网站中国供应商涉嫌诈骗全球买家,近100名销售人参与商业欺诈。一时包括阿里CEO卫哲、COO李旭晖、CPO邓康明在内的多名高管引咎辞职,阿里董事会主席马云更是在那封“抄送全国人民”的内部邮件中表示,要勇于担当,要“刮骨疗毒”,要坚决捍卫商业诚信和价值观底线!

阿里“欺诈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阿里巴巴及整个电子商务领域强震。针对阿里巴巴爆出的欺诈丑闻,电子商务领域一时议论纷纷,各种猜想和担忧纷沓而至。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运营商和网络经营平台,阿里巴巴欺诈门事件,引发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传统电子商务向全程电子商务转变的经营模式思考,更是一次对电子商务市场诚信的反思和呼吁。面对强势推进的中国电子商务,我们究竟该怎样面对这次事件,又该如何看待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

其实,“欺诈门”的爆发并非偶然,作为几年前欺诈事件就频发不断的阿里巴巴网站,出现今天的局面也许只是早晚的事。当然,这也暴露了电子商务普遍且一直存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对所有电子商务网站的一次警醒。

以具有强吸引力的价格、较低的最少购货量和相对不安全的付款方式进行欺骗,为了最大化追求经济效益,不择手段地参与欺骗性经营,在电子商务领域并不属于什么秘密,相反,在一定阶段还会被某些高层默许和认可,作为企业积累财富和发展的一种潜规则和手段来执行。然而,当经销商和客户的正当权益及公平竞争权受到严重挑战和威胁时,势必会引发人们对这种行为的谴责和声讨,尤其当它严重触犯了商业和道德底线。

然而,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要长久,靠得不是投机取巧的非法牟利,更不是违背商业道德的恶性欺诈,而是靠诚信公平的合法经营。

从阿里巴巴欺诈门事件,我不想关于此事探究谁是谁非,更不愿作无谓的谴责和声讨。只是希望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所有电子商务企业,认真对待此事,真正反思自己的经营行为和管理模式。而不要为了业绩和财富作抓狂和疯狂状,或是一味地搞公关秀,把商业经营中最基本的道德作为“一把根据需要随时动用的宝剑”,掩人耳目,混淆视听,以此来为公司危机保驾护航,达到既定的利益和目的。

尤其是作为电子商务领头羊的的阿里巴巴,不要拿“挥泪斩马谡”、“刮骨疗毒”等说辞和行为来搞世界级公关,以借此转移公众的视线和疗救的重点。无论阿里的“自爆家丑”、“大义灭亲”是对大众的PR,还是为老外消气,抑或是对“3·15”的示好,把一些人作为“替罪羊”下课,这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治疗痼疾。而动辄拿一些道德说辞上纲上线,进行所谓的“肃整”,以此来化解“公共信任危机”,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更是毫无意义的。

俗话说,不怕犯错误,怕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不正确。如果说“欺诈门”让世人对阿里巴巴的信任度下降,那么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子商务企业,就应该将商业目标置于道德边界之内,真正采取有效的措施弥补漏洞,杜绝故伎重演,而不要一味地在文字上做文章。

显然,要想真正“刮骨疗毒”,根除顽疾,电子商务企业就应主动加强自律,不能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为了金钱和业绩而不顾诚信等基本商业道德。尤其是在发展供应商会员时,不能只认金钱,不问资质,有奶就是娘,“大放水”似地疯狂盲目吸收,铸造一批批用金钱买来的“Gold Supplier(金牌供应商)”,或是招募一群鱼龙混杂的乌合之众,甚至背地里搞阴谋合作,助纣为虐。

这就要求电子商务平台要加大企业商户认证力度,积极加强与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合作,对商家产品质量和供应商能力等资质做全面评估,并建立详尽的网络信用档案,进而打造完善的电子商务诚信体系。

同时,商务部电子商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贸易类电子商务平台及其平台内会员的信用评价和信用认证工作,通过信用评级、巡查、投诉等多种途径,加强对电子商务网站的信用监管,以提升注册会员的整体信用能力,进而填补认证黑洞,遏制欺诈行为的发生。

古人常说,“经商以道,执政用术”,希望广大电子商务企业在激烈的电商之战中,圈钱的同时莫忘诚信原则和道德底线,不要在财富之门打开的那一刻不见了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