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文物手稿中的那些故事

2015-07-24来源于:天津网    编辑:维维


徐悲鸿信札 


齐白石致伊藤为雄信札 


曾在嘉德上拍的一组吴作人与徐悲鸿信札

在前不久的“方舟子韩寒大战”中,韩寒亮出的自己早年的小说手稿,引起了大家的很大兴趣。其实你知道吗,名人的手稿也会有着很重要的收藏价值,而且在近年来的拍场中,名人手稿的成交价格开始大幅上扬,一路受到追捧。这种手稿由于具有史料、文献、文学、书法、文物等多方面的价值,再加上“存世仅此一件”的孤品的性质,开始越来越为收藏界所重视。

名家手搞越拍越高

去年的京城拍场中,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手稿墨迹开始成规模亮相,其中,尤以活跃于“五四”时期的文人最受青睐,如鲁迅、胡适、蔡元培、梁启超、周作人等,他们的诗稿尺牍,乃至只字数语的便条,都已成了众多藏家追捧的目标。

“徐悲鸿家书9封”曾以近85万元的高价成交,茅盾的一件手稿拍得80万元,去年的匡时春拍中,一件齐白石致张次溪的信札,以92万元成交,一组周作人的文稿在2010年嘉德秋拍中以358万元成交,创下了周作人手迹的拍卖纪录,其中收有周作人《北京的风俗诗》、《天桥志序》、《口占赠行严先生》等。

齐白石手稿透露大师生活趣事

最有意思的是在去年的嘉德秋拍中,一组齐白石致日本友人伊藤为雄的信札,因为殊为难得,估价更是高达了500万元。此组藏品内收齐白石致伊藤为雄信札27通,附信封两枚,明信片两枚,照片一帧。时间跨度大约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晚期至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

信中,老人对伊藤的称谓由最初的“先生”变为“仁弟”,可见二人交情的逐渐深入。信函内容极其丰富,当然多与订购画作有关,从中可窥探齐白石的个人志趣和艺术追求,以及当时作品的市场行情,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从信文可以看出,齐白石的语言风格直来直去,尤其对自己的画价非常明确并十分计较。如在某封信上,齐白石明确表示从端午节起,自己的润格涨价百分之十。某幅画已经画好,但请按照新润格支付。

在另一封信上,齐白石对伊藤帮他卖画时便宜了一个叫柏年的人四元八角钱一事耿耿于怀,质问“何待柏年之厚也?”。齐白石在信上还谈了一些生活琐事。比如,某日他送湖南老家产的麻菌到伊藤家,伊藤不在,他便交给了他的厨子,回家后,齐白石写信告知这麻菌如何食用,并加上一句,“交与曾在尊处作厨之人。

弟若未收到,请问旧厨子便是。”好像生怕会被那厨子“贪污”掉。在另一封信里,齐白石想请伊藤帮忙找一位接生者,对方上一年曾到齐家接生过一次,希望这个人今年再到他家来接生。齐白石信中言明,上次接生费21元,这次仍旧21元,如果对方愿意,请先来认门。

他还特地解释什么叫“认门”——“未当生时,先来一看,谓之认门”。从这些信札里可以看出当时白石老人的小个性,例如有一次,伊藤差信使送信来时齐不在家,信使却一定要齐白石家人当面拆开信看看。听说此事后,齐白石写信询问伊藤“弟写信与我,送信之人为甚么要看信。

请弟追问为幸。”并说:“此后若伊再有要看信之情形,若我在家,我必当面大骂。请吾弟不怪我。”还有一次齐白石写信告诉伊藤,说五天之内可以取所定的画了,信中特地写明:“从今日起第五日来取可矣。”表明了画家为人的认真。有趣的是,齐白石还常在信上写明今天给了送信人多少小费、车资,这在今人看来似乎不近人情之举,多少也能说明齐白石的个性。只可惜,这组作品在场上未能成交。

研究手稿首先要熟悉作者字迹

可以看出,名人的手稿与信札,更多透露的是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才更有研究价值。但是,收藏者也要具备相关的文史知识,以免买到赝品。在上面提到的齐白石给伊藤的信中也谈到了赝品。某封信上,他告诉伊藤,其在琉璃厂收到的两件均为假画,并说谚语称:“图贱买老牛。

牛虽老,不能耕田,还是一牛。喜买假画,画假,一文不值矣。”因为名家手稿一般都不钤印章,也有不少信札落款不署全名,只取名字中末尾之一字,因此在辨认上有一定的难度。此外,手稿的来源是鉴别其真伪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是来自收藏大家的藏品,或者出自作者与出版社相互往来的信函并附有签发单,或出自文化名人晚辈之手的某著名文化人与同时期知名人士的来往信件等,则来源较可靠,可信度较高。一般来讲,手稿的造假有的是有母本的克隆,也有的是无母本的仿制。有句话叫“字如其人”,手稿的真伪辨识要点就是要从这四个字入手。要深入了解署名者平时的书写手迹,才会有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