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中国艺术品拍卖遭遇冷春

2015-06-08来源于:南京日报     编辑:琪琪

  

每年五六两月,是国内春拍的高峰期,相比往年天价频出的火热行情,今年的春拍市场要冷清不少――除了一幅李可染《万山红遍》、一套“过云楼”藏书,各大拍场似乎很难再找到能够夺人眼球的艺术品。

5月落槌的嘉德春拍成交额为21.4亿元,相比去年春拍53亿元的成绩单缩水一半以上;6月登场的保利春拍虽然以30.3亿元的成交额高居榜首,但相比2011年春拍的61.3亿元,跌幅同样超过五成……不只是成交额大幅缩水,各大拍卖行的上拍量和成交量也双双下滑,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例证便是,近年来书画板块的“中流砥柱”――“齐白石的书画卖不动了”。

去年的嘉德春拍,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震撼落槌;今年春拍,成交价最高的齐白石作品《万竹山居图》只有2127.5万元。雅昌艺术网统计显示,齐白石作品在去年嘉德和保利两场春拍中的上拍量分别是121件和133件,而今年春拍分别只有62件和65件,跌幅均在50%左右,而嘉德的62件作品有17件流拍,流拍率达27%。

藏家惜售买家观望,市场陷入博弈僵局

去年秋拍“遇冷”后,很多业内人士预测2012年春拍将延续低迷走势,实际情况似乎比预期更加严重。今年1―5月,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仅为72.1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57.9亿元锐减85亿元。

南京经典拍卖公司总经理葛亚平告诉记者,今年春拍继续趋冷,在宏观层面上是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投资人、藏家都感受到市场存在不可控性,拍卖公司也普遍面临征集难、拖欠成交款、流拍率高等问题。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在此背景下,藏家惜售与买家观望两种心理的相互博弈。他表示:“出于对市场的负面预期,藏家群体纷纷抱持惜售心理,即便是愿意试水的藏家,其价格预期往往高出当下的市场行情,由此带来的是上拍量和成交量的双双下滑;与此同时,市场的不稳定氛围影响了新资本的进场,原有的买家群体出于避险心理,多数持观望态度,看得多,买得少。买卖双方的博弈僵局,最终导致了春拍市场成绩惨淡。”

谨慎出手避风险,追逐经典关注新生力量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品拍卖中心主任、江苏省价格认证专家顾颖认为,虽然眼下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环境不是很好,但并非像某些人预言的那样会成为又一个“拐点”。“资本永远会向利润高的领域流动,现在房地产和证券市场还是不太景气,相比之下,艺术品市场仍然是很多投资者的首选,只不过出手时会更谨慎一些。”

面对相对低迷的市场,投资者和藏家应该如何规避风险呢?“艺术品市场有一个基本法则,那就是精品为王。现在市场的流拍率偏高,根本原因还是缺少性价比高的拍品,好东西能够卖出好价格的趋势并没有改变。”顾颖表示,对于藏家而言,追逐经典和关注新生力量,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投资首选。首先,经典作品仍然会受到追捧,比如大师级艺术家的精品佳作,其保值作用是稳定的,而且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变现能力较强。其次,资金有限的藏家可以尝试在新生市场里发现价值,比如关注一些新兴收藏领域以及有潜力的新锐艺术家,这类艺术品门槛比较低,投资风险也相对较小。

经历过去年秋拍的寒冷之后,2012年春拍依然没有回暖的迹象。根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全国拍卖业的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为47.12亿元,同比下降约60%。而嘉德、保利等一线拍卖行的春拍成绩单同样是“量价齐跌”。

打造本土艺术家品牌专场,细分市场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南京拍卖行出招防“冷场”

进入6月,南京各家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也相继举槌。面对艺术品市场的“春寒料峭”,许多拍卖公司通过打造本地艺术家品牌专场、拓展经营领域等手段,避免春拍“冷场”。

去年7月,南京经典春拍以4.52亿元的总成交额收官,刷新江南地区艺术品拍卖的单季最高纪录。7月14日,汇聚10大专场的2012经典春拍将在丁山花园酒店举槌,尽管拍品总量有所减少,但依靠本土化、精品化的特色定位,其前景为许多业内人士所看好。据经典拍卖总经理葛亚平介绍,经过两年多的悉心打造,新金陵画派、艺术南京和林散之三大专场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经典品牌”,钱松嵒、魏紫熙、林散之、喻继高、徐乐乐等南京本土艺术家的作品成交纪录均是在这里诞生。

除了书画、玉瓷、杂项等传统拍品,南京拍卖公司也开始拓展经营领域,推出红木家具、传世国酒、紫砂象牙等新兴门类,走差异化竞争之路。6月10日登场的南京十竹斋春拍首次推出一批钻石、祖母绿等首饰,包括30件翡翠饰品以及28件钻石、祖母绿、红蓝宝石、托帕石等珠宝首饰,并配有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证书。这批兼具实用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在拍卖现场得到了不少藏家的追捧。